肇庆今年计划投入约60万元,为Ta建造“产房”!
笋壳、鲫鱼、沙蚬……
西江渔业资源可谓丰富而多姿!
△ 伍志锴 摄
为保护好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,
近年来,肇庆“保护+打击”两手抓,
着力维护水生物种多样性,
促进了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。
△ 人工鱼巢 图源 肇庆农业农村
3月9日,
在西江德庆县新圩镇赤土村段,
护渔员徐桂泉在这里
协助建造人工鱼巢,
目前已长达千余米。
△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
从2004年开始,广东省率先
在西江肇庆段建造人工鱼巢。
这些人工鱼巢
即是鱼儿的“产床”,
它们由芦苇编制而成,
被投入江边以吸引鱼儿来产卵。
护渔员徐桂泉
芦苇做鱼巢好处多,叶片多且有韧性,泡在水里不易脱落,特别适合鱼类受精卵粘附。其次芦苇秆是空心的,能漂浮于水面,更好保护鱼卵不被冲走。
△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
像这样的人工鱼巢,
我市高要、德庆、封开等地
均会根据各自的实情进行设置。
据了解,今年我市计划投入
约60万元建造人工鱼巢。
护渔员徐桂泉
每年春季,西江里的鲤鱼、鲩鱼、鲫鱼、鳊鱼、赤眼等开始找地方产卵,有了芦苇“安家”,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处漂流,极大地提高了孵化率。
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资源保护科科长植子荣
今年内,肇庆市农业农村局还计划安排34万元,投放约50万尾鱼苗,将在4月至5月实施。通过科学营造人工鱼巢和有序投放鱼苗,将让西江的鱼类资源更丰富,物种更多样化。
△ 罗馨如 摄
我市的禁渔期从3月1日零时
开始至6月30日24时结束,
为期4个月。
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
目前,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按照要求对持证渔船开展“船靠岸、证集中、网封存”举措,并倡议市民在禁渔期内不要捕捞、买卖和食用野生江河鱼类,还西江流域4个月的生态修复期,让我市江河鱼种更丰富、鱼量更饱满。
渔民黄镜州今年52岁,
12年前西江首次禁渔,
当时他和村里的其他渔民都不理解,
认为祖辈都在西江捕鱼,
突然不让捞了,生活怎么办?
当时,政府向所有渔民发放了禁渔补助,
熬过了4个月的禁渔期后,
第一网就捞出了几十斤的渔获。
“从那时起,我忽然明白了政府的良苦用心。
思想上也从政府要求禁,变成自己主动禁 。”
△ 禁渔期,渔民在岸上整理修补渔网。西江日报记者 岑永龙 摄
根据历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,
近年来,
西江肇庆段的渔获物种类、重量
以及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
数量比例均有所提高,
有力促进了渔民增产增收,
改善了西江水生态环境。
近年来,
我市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
通过加强日常执法监管,
强化上下游、左右岸执法机构的执法联动,
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。
2021年,全市查扣涉渔
“三无”船艇53艘,电鱼工具61套,
清理没收违规渔具219张、渔网4120米。
△ 图源 肇庆农业农村
为增强渔业执法的震慑力,
市农业农村局还与公安机关
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,
利用“两法衔接”平台,
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,
打击渔业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。
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
禁渔12年来,肇庆通过增殖放流、人工鱼巢、严格执法、落实保障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,我市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贡献肇庆力量、作出肇庆担当。
△ 图源 肇庆农业农村
让我们共同行动,
保护渔业资源,
维护西江水域生态环境,
共同守护青山绿水的美好家园~
来 源:肇庆农业农村 西江日报(记者 杨永新)
编 辑:谭敏华